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系研究科副教授小暮敏博與日本核能研究開發機構量子束應用研究中心部門負責人矢板毅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針對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狀況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福島當地普通礦物風化黑云母可強力吸收放射性物質銫(137Cs)。被吸收后的銫也不易析出到環境里。此項研究成果將有助于開發消除污染造成的廢棄物減量的新方法。
2011年3月發生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導致周邊土地受到放射性污染,目前日本正在進行消除污染工作并開發相關除染技術。其中小暮敏博團隊于2014年11月曾在受污染的土壤中發現了許多放射性微粒子風化黑云母(黑云母經過長年風吹雨打后變質的產物)。不過,與其他物質相比,風化黑云母是否能夠更加強力吸收放射性物質銫,這一點在當時并未得到證實。
之后,該研究團隊模擬了吸收放射性物質銫的土壤環境,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中,該團隊在基底上放置了多種幾十微米(一微米為千分之一厘米)大小的礦物,之后模擬事故過程,滴下低濃度放射性銫溶液,對比各種礦物的銫的吸收量。結果顯示,放射性物質銫主要被風化黑云母所吸收,這從側面證實了被污染土壤中觀察到的結果。
此外,該團隊還對被風化黑云母吸收的放射性銫的析出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即便是能使其他礦物輕易溶出的醋酸銨也無法使其溶解,只有一些可使風化黑云母本身溶解的強力酸才能使之溶解。而且,實驗還表明,被吸收的放射性銫在經過一段時間后仍被牢牢固定在風化黑云母上。
被各種不同礦物吸收的放射性銫的強度圖像
WB為風化黑云母
|